<progress id="ffbe7"><big id="ffbe7"><video id="ffbe7"></video></big></progress>
  • <th id="ffbe7"><pre id="ffbe7"><sup id="ffbe7"></sup></pre></th>
    <rp id="ffbe7"></rp>
      <sub id="ffbe7"><address id="ffbe7"><th id="ffbe7"></th></address></sub>

    1. <rp id="ffbe7"></rp>

      <th id="ffbe7"></th>
      沈陽蓄電池研究所主辦

      業務范圍:蓄電池檢測、標準制定、《蓄電池》雜志、信息化服務

      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> 新聞中心

      快充超充一定會損害電池嗎?

      作者: 胡彥 潘亮 來源:金羊網

      近日,廣州的新晉車主鐘先生向羊城晚報記者表示,他擔心快充超充會嚴重折損電池壽命,以后只會選擇慢充。記者走訪市場發現,有這類擔憂的車主還不少。此外,市場上還存在“新車充電要先耗盡電”等流言。

      厘清事實,破解流言,對于提升消費品質、優化消費環境、助推相關企業生產發展有所裨益。此外,針對新能源汽車電池、充電樁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,今年全國兩會上,汽車界的全國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建言獻策,暢談如何從“電”出發,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
      新車首次充電要放完嗎

      “新車充電要先耗盡電,從零充到一百”,在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,像這樣的謠言依然存在。這條謠言的產生,可能可以追溯到非智能手機年代。

      當時的手機使用鎳鉻電池或鎳氫充電電池,消費者習慣于在首次充電時,先把電用完,再充滿電。當時廣為流傳的說法是,這類電池具有一定的“記憶效應”,如果在電沒有用完時就給手機充電,電池內容物會產生結晶,使電池“誤以為”已經沒電,長此以往,電池容量會降低,直至完全不能儲存電能。

      電池發展至今,新能源車所用的電池均屬于化學電池,常見的有鉛酸、鈦酸鋰、鈷酸鋰、磷酸鐵鋰、鎳鈷錳、鎳鈷鋁這5種動力電池。而不論常見的電子設備還是新能源汽車,鋰離子電池都是現階段主流選擇。鋰化合物用作電極材料,石墨用作負極材料。

      據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眾號介紹,在所有已商用的電池中,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(單位體積所存儲的電能)和比能量(單位質量所存儲的電能)是最高的,同時,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很長,優秀的三元材料電池循環壽命可以達到3000次以上,磷酸鐵鋰電池可以達到上萬次,一天一充的話分別可以用8年和27年。此外,鋰離子電池還有質量輕、污染小、無“記憶效應”的優點。也就是說,使用此類電池的新能源汽車無須先把電用盡再充滿。

      目前,新能源車充滿一次電能行駛100到200公里左右,可以使用一天到一周再充電。據一些4S店店員介紹,首次充電可以充滿,在電量剩余20%左右時開始充電為好。最重要的是,淺充淺放較為保險,要注意避免過充、過放、欠充,根據充電器指示燈顏色來判斷是否可以充電。因此,一般也建議消費者選擇白天充電,以便控制充電時間。

      快充超充電池一定會折壽嗎

     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不斷提升,車樁比高居不下導致“等樁難”、假期“一樁難求”。在“充電焦慮”的推動下,新能源車超充時代來臨,我國正加快充換電設施建設,2022年我國充電樁數量同比增長近100%。隨之而來的是另一重焦慮:快充超充會導致電池折壽。

      所謂慢充是指交流充電,一般需要6到8個小時才能將電池充滿??斐?、超充則是指大功率直流充電,只需要半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,即可充電至80%或以上。一般超過1C的充電倍率即認為是快充。1C指一節電池的全部容量,1C充電意味著用1小時將電池充滿電。

      真正與電池健康狀況密切相關的,主要是熱管理、BMS(電池管理系統)等。

      圖書《汽車大數據應用研究報告(2021)》提到,影響電池健康度的9個常見因素包括:電池當前容量、電池內阻、充放電深度、充放電速率、自放電率、過充與過放、循環次數、充放電電流和溫度。其中,在充放電速率方面,高倍率充電時,電池可能溫度升高過快,給熱管理新增難度,導致電池健康度惡化。

      而BMS被稱為電池的“保護神”,能對電池狀態進行檢測與分析,避免過放,延長電池使用壽命。

      使用安全可靠的熱管理系統、BMS等,能夠有效保護電池健康。例如,2021年年報顯示,寧德時代已擁有以及正在申請的境內外專利合計10222項,包括模組、BMS、熱管理、熱安全在內的電池系統等。2022年11月,寧德時代申請的“車輛熱管理系統及車輛”專利獲授權,該技術可對電池調溫提升續航。使用這類大廠提供的產品與服務,并養成良好的充電習慣,那么正常的快充超充對于電池的損耗相對而言可以忽略。

      助推電池產業打通充電“堵點”

     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。動力電池被認為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,是產業鏈的關鍵環節,而充電基礎設施的高速增長,有效支撐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。接下來,如何持續推動動力電池產業健康發展,優化充電網絡布局,是待解的重要命題。

      近年來,國內電池儲能產業快速增長,但是產品良莠不齊。

      全國政協委員,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建議,加快動力電池“護照”及配套政策研究,并指出電池儲能需核電級安全保障。按照他的設想,“電池護照”是物理電池的數字孿生體,可實現對動力電池全供應鏈的透明化數字管理。消費者和監管機構可通過“電池護照”,簡單直接的查閱電池產品的相關信息,這樣能夠對電池碳足跡、回收溯源、梯次利用等提供數據基礎。

      全國人大代表,長安汽車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朱華榮則建議,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標準化,加快推動鋰資源等礦產資源開發布局。

      同時,目前,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、分布最廣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。中國充電聯盟的數據顯示,2022年月均新增公共充電樁約5.4萬根。截至2022年9月底,廣東省擁有345126根公共充電樁和19116個充電站。

      直流充電樁需求也十分旺盛。在公共類充電樁中,目前,交流充電樁仍占主流,但直流快充有望提速發展。中國充電聯盟發布的《2021中國電動汽車用戶充電行為白皮書》,直流充電樁已成為99.3%用戶的首選。

     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、研究員盤和林看好超充未來的發展。對比換電與充電,他向羊城晚報記者表示,換電比較適合公共租賃交通,但在私家車領域,換電并不太適宜,應用場景不夠廣泛。故而超充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要發展方向。

      但各地公共充電站“冷熱不均”“充電焦慮”仍廣泛存在。

      全國人大代表,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、總經理、黨委副書記劉勇建議,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,將充電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中統籌考慮、科學布局。

      全國人大代表,西南交通大學工程訓練中心主任、創新創業學院執行院長張祖濤則建議,整理“僵尸樁”,釋放場站和電力容量,統一充電APP。


      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