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progress id="ffbe7"><big id="ffbe7"><video id="ffbe7"></video></big></progress>
  • <th id="ffbe7"><pre id="ffbe7"><sup id="ffbe7"></sup></pre></th>
    <rp id="ffbe7"></rp>
      <sub id="ffbe7"><address id="ffbe7"><th id="ffbe7"></th></address></sub>

    1. <rp id="ffbe7"></rp>

      <th id="ffbe7"></th>
      沈陽蓄電池研究所主辦

      業務范圍:蓄電池檢測、標準制定、《蓄電池》雜志、信息化服務

      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> 熱點資訊

      探索鋰電池回收新模式 新能源巨頭“奔向”超千億市場

      作者: 邱德坤 來源:上海證券報

      我國經營范圍包含“電池回收”的企業超過7.3萬家,其中2022年成立約3.6萬家。2018年之前,相關企業僅6000家左右

      □ 目前國內已經初步建立起鋰電池循環回收體系,根據回收主體不同分為四種模式:車企、電池廠、電池回收利用企業以及互聯網+產業聯盟

      ◎記者 邱德坤

      3月10日,國內首個鋰電循環產業互聯網平臺 “鋰++”上線,試圖探索鋰電池回收新模式,主要發起方為天奇股份,共建方包括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等。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,今年以來,超千億元的動力電池回收市場,獲寧德時代等新能源巨頭加碼。

      業界與學界人士分析,動力電池的大部分原材料可循環利用,加上近年來原材料價格大漲,入局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可保障供應鏈安全與降低成本。不過,一片“藍?!钡膭恿﹄姵鼗厥招袠I,存在“小、散、亂”的問題,行業亟須實行高質量發展。

      “掘金”動力電池回收領域

      “鋰電池循環板塊是公司戰略發展的核心板塊?!碧炱婀煞荻麻L黃斌在3月10日表示,公司在鋰電池梯次利用與再生提取、回收體系等方面深耕多年,具備完備的產業基礎。

      記者注意到,除了天奇股份,今年以來還有芳源股份、寧德時代、吉利等新能源汽車上下游企業,紛紛加碼動力電池回收領域。

      一個重要原因在于,動力電池回收處置和利用,將是動力電池原料重要的來源之一。寧德時代1月30日公告稱,公司擬由控股子公司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出資238億元,投建一體化新材料產業生產基地,項目涵蓋50萬噸廢舊電池材料回收。

      “電池里面絕大部分材料都可以循環利用,目前我們鎳、鈷、錳的回收率達99.3%,鋰的回收率達90%以上?!睂幍聲r代董事長曾毓群此前介紹,到2035年后,寧德時代利用退役動力電池中的材料可以滿足很大一部分市場需求。

      眾多新能源巨頭扎堆動力電池回收領域,與此前紛紛“搶礦”的意圖相同,即保障供應鏈安全和降低成本?;Y本高級投資經理宋敬川介紹:“此前碳酸鋰價格快速攀升,加速了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發展,目前該產業進入快速擴張期?!?/p>

      “預計未來回收會逐步取代開采,成為電池金屬原材料的主要來源?!鼻昂i_源基金投資部總監、基金經理崔宸龍介紹,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提前布局動力電池回收領域,可以進一步提升原材料的來源多樣性,保障供應鏈安全。

      步入規?;l展階段

      翼虎投資董事長余定恒表示,未來幾年,動力電池報廢高峰將逐步到來,市場空間也將逐漸打開。

      按照動力電池平均使用壽命5至8年計算,中國第一批投入市場的動力電池面臨退役期。第三方機構預測,到2025年,中國退役動力電池累計將達137.4GWh,需要回收的廢舊電池將達96萬噸。

      動力電池回收企業隨之快速放量。天眼查顯示,經營范圍包含“電池回收”的企業,目前我國有超過7.3萬家企業,其中2022年成立約3.6萬家。2018年之前,相關企業僅6000家左右。

      “鋰++”產業互聯網平臺CEO胡穎介紹,目前國內已經初步建立起鋰電池循環回收體系,根據回收主體不同分為四種模式:車企、電池廠、電池回收利用企業以及互聯網+產業聯盟。天奇股份介紹,“鋰++”產業互聯網平臺將構建更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的鋰電池回收產業鏈,進一步推動鋰電池循環互聯網+產融聯盟新模式落地。

      “加入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企業越多,越有助于產業鏈覆蓋,未來才能發展得越成熟?!庇喽ê惚硎?,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具備一定程度的規模效應,才能助力全產業鏈的精益化生產和良性發展。

      “企業布局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將帶來更多的碳指標,也是未來獲利的業務之一?!彼尉创ㄑa充稱,碳指標價值在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,特斯拉營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碳指標銷售。

      超千億市場要高質量發展

      部分第三方機構預計,國內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超千億元,但是整體面臨“小、散、亂”的局面,“小作坊”與“正規軍”并存,產業亟須推進高質量發展。

      “行業格局尚不明確,主要受制于上游廢舊電池原材料供應?!彼尉创ń榻B,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發展,應重點關注上游原材料的獲取能力。

      當前參與電池回收領域的主體,在發展上均有不足。這使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建戰略聯盟成為必然趨勢。宋敬川認為,龍頭公司借此可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更好地綁定,也能獲取更多資源和更強的市場競爭力。

      以格林美為例,近年來,不斷拓展與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。其中,格林美近日公告與梅賽德斯—奔馳中國、寧德時代、湖南邦普的合作,意圖構建從退役電池回收到重新應用的產業閉環。

      比亞迪、寧德時代等巨頭進行結構創新,在此前推出刀片電池、麒麟電池等產品,也令動力電池回收拆解的難度提升,如何形成大規模、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回收產線成為行業挑戰。

      “關注回收路線和技術水平?!贝掊俘埍硎?,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成本和回收效率是核心因素,也會關注不同回收技術對環境的友好性。未來,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會朝著更加環保、綠色、高效、低成本的方向發展。

      此外,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規范性尚需改進。宋敬川提醒,隨著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快速發展,產業規范制度必將加強,企業應及早做好相關規劃工作。

      余定恒認為,隨著政策扶持與引導,以及動力電池回收的市場規模擴大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性逐步加強,再加上眾多企業入局探索,這些問題在未來都將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。


      分享到: